長期以來,best365官方網(wǎng)站登錄入口團委堅定為青年成長點亮思想之光、為青年成才鋪就育人之基的信心和決心,牢牢把準政治方向,自覺將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融入共青團工作全過程,在思想引領、組織建設、社會實踐、志愿服務等方面取得顯著成效。學校共青團組織先后獲得第十七屆“挑戰(zhàn)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紅色專項一等獎、全國大學生志愿者“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優(yōu)秀團隊、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全國高校百強學生社團等多項榮譽。
成績背后彰顯出學校團委作為青年學子的領航人高揚新時代的精神旗幟、不斷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所激發(fā)出的鮮明、澎湃的育人力量。
思想有光:以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
心有所向,方能遠行。學校團委始終將加強對青年學生的思想政治引領作為根本任務。緊扣中國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主題,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黨的十九大召開等重大節(jié)點和傳統(tǒng)節(jié)日,開展各類思政教育活動200余場次,以思想引領立魂,引導青年學子聽黨話、跟黨走。7人獲評“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4人獲評省級“優(yōu)秀共青團員”等。
學校團委緊緊抓住黨史學習教育契機,指導全校各級團學組織“開展好一系列培根鑄魂教育活動、選樹好一批示范性團日團課和宣講典型、舉辦好一批基層團支部黨史學習會、唱好一波愛國頌黨主旋律歌曲、開展好一批服務創(chuàng)新實踐項目、培育好一批正能量育人成果、做好一系列服務青年扎實舉措”的“七個一”黨史學習教育特色活動,激勵引導青年學子從百年黨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黨史之光的照耀下,青年學生進一步堅定“四個自信”,以昂揚的精神闊步邁向新時代新征程。
做好思政工作,不僅內容上要保持與時俱進,方法上更要講求與時偕行。學校團委把準青年脈搏,搶占網(wǎng)絡新陣地,拓寬傳播矩陣,用好“網(wǎng)言網(wǎng)語”,說好“青言青語”。堅持擴大團屬新媒體矩陣,團屬“雙微”平臺以愛黨愛國愛校等為主線發(fā)布信息3000余條,在青年學生聚集的網(wǎng)絡平臺,引導青年進步,傾聽青年訴求,關心青年成長。打造“學習進行時”“團團帶你逛校園”“團干部講團課”等系列專欄,創(chuàng)新開展“先鋒講堂”網(wǎng)上主題團課等寓教于樂的線上活動,隨時隨地為學子輸送“營養(yǎng)”。
育人有綱:以豐富內涵筑牢育人之基
學校團委始終秉承“以生為本”理念,堅持內涵式、特色化構建全方位育人工作體系,筑牢育人之基。
學校團委探索改進共青團組織運行體系,強化團學干部培訓、工作載體和資源支持。不斷加強和改進團支部管理、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深入開展“活力團支部”創(chuàng)建工作,其中,兩個團支部獲評全國高校“活力團支部”,一個團支部獲評湖南省“五四紅旗團支部”。
此外,開展“校園好聲音”主持人大賽等6個“青春”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為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搭建平臺,按照“一院一社,一社一特”的建設思路注冊社團38個,積極開展“社團文化節(jié)”等品牌活動,促進學生社團的專業(yè)化和品牌化發(fā)展,6個社團獲評湖南省高?!笆寻賰?yōu)學生社團”。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活動,學子在樹立認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時,更讓“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不懈奮斗”的精神昂揚起來,轉化為推動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強大動力。
學校團委持續(xù)組織開展“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以愛心支教、科技興農(nóng)、政策宣講、扶貧幫困為助力點,赴省內外多個鄉(xiāng)村、社區(qū),開展普法講法、國情社情觀察等志愿服務實踐活動,依托學校風力發(fā)電、鄉(xiāng)村美化與景觀規(guī)劃設計、建筑物健康檢測與加固等特色鮮明的學科,服務“鄉(xiāng)村大腦”“設計入村”等6個實踐項目,學子在親身體驗中了解世情國情、在服務貢獻中厚植愛國情懷、在實踐鍛煉中增長知識才干。5年來,學校近萬名師生志愿者走進大山、邁入農(nóng)田、投身工廠、深入社區(qū),成功激勵和引領一屆又一屆湖工青年知行合一、服務社會。
值得一提的是,學校團委高度重視志愿服務活動對青年學子社會責任意識的激發(fā),依托專業(yè)優(yōu)勢,推進志愿服務專業(yè)化、常態(tài)化發(fā)展。成立“五彩湖工”志愿服務團,打造特色志愿服務品牌。加強志愿服務組織動員和培訓指導,評選十佳青年志愿者;組織1萬余人次獻血1200萬cc,連續(xù)獲評湖南省、湘潭市無償獻血工作先進單位。
黨旗所指就是團旗所向。點亮學子的理想信念,激發(fā)學子的智慧源泉,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未來,best365官方網(wǎng)站登錄入口將以更加奮發(fā)有為的精神狀態(tài),把“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边@面旗牢牢地、高高地舉起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智慧和力量。(劉琤 涂璐 李葉妮)
中國教育報:http://paper.jyb.cn/zgjyb/html/2022-04/25/content_608499.htm?div=-1